醫院消毒滅菌及管理部門必須對消毒、滅菌效果定期進行監測并做好記錄備查。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%,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。監測方法見衛生部《消毒技術規范》(2002年版)。
1、對使用中的消毒劑、滅菌劑應進行化學和生物監測。 1)化學監測:根據消毒、滅菌劑的性能定期進行有效濃度監測,如含氯消毒劑、過氧乙酸等應每日監測,戊二醛的監測,每周不少于一次。用于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必須每日或使用前進行監測。
2)生物監測:消毒劑每季度一次,其細菌含量必須﹤100cfu/ml,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;滅菌劑每月一次,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。
2、對消毒、滅菌物品進行效果監測。
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(包括各種消毒后的內鏡及其他物品)應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,細菌總數<20cfu/件,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;滅菌物品(包括各種滅菌后內鏡如腹腔鏡、關節鏡、膽道鏡、膀胱鏡、活檢鉗和其他滅菌物品)每月進行生物監測,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。
3、壓力蒸汽滅菌的監測。
必須對
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監測(遵循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: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》)。
1)物理監測: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滅菌時的溫度、壓力和時間等滅菌參數。溫度波動范圍+3℃以內,時間滿足**低滅菌時間的要求,同時應記錄所有臨界點的時間、溫度與壓力值,結果應符合滅菌的要求。
2)化學監測:應進行包內、包外化學指示物監測。具體要求為滅菌包包外應有化學指示物,高度危險性物品包內應放置化學指示物,置于**難滅菌的部位。如果透過包裝材料可直接觀察包內化學指示物的顏色變化,則不必放置包外化學指示物。通過觀察化學指示物顏色的變化,判斷是否達到滅菌合格要求。采用快速壓力蒸汽滅菌程序滅菌時,應直接將一片包內化學指示物置于待滅菌物品旁邊進行化學監測。
3)生物監測:應每周監測一次
4)B-D試驗:預真空(包括脈動真空)
壓力蒸汽滅菌器應每日開始滅菌前進行,B-D測試合格后,
滅菌器方可使用。
5)
滅菌器新安裝、移位或大修后均應進行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監測。生物監測、B-D試驗應連續進行三次,三次均監測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4、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的監測
1)物理監測: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每個滅菌周期的臨界參數如艙內壓、溫度、過氧化氫的濃度、電源輸入和滅菌時間等。滅菌參數要符合
滅菌器的使用說明或操作手冊的要求。
2)化學監測:每個滅菌物品包外應使用包外化學指示物,作為滅菌過程的標志;每包內**難滅菌位置放置包內化學指示物,通過觀察其顏色變化,判斷其是否達到滅菌合格要求。
3)生物監測:應每天**少進行一次滅菌循環的生物監測。5、紫外線消毒:應進行日常監測、照射強度或生物監測。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、累積照射時間、使用人簽名和新燈管照射強度監測,新燈管的照射強度不低于90µW/cm2,使用中燈管的強度不低于70µW/cm2。照射強度監測應每半年一次,生物監測必要時進行。
6、環境衛生學監測: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應定期(每季度)或不定期開展重點部門環境衛生學監測;當醫院感染暴發懷疑與環境有關時,應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,并加強潔凈設施的使用維護與監測;每月對各級別潔凈病室及手術部手術室**少進行1間靜態空氣凈化效果的監測。
7、污水監測:總余氯每日**少檢測2次,糞大腸菌群每月檢測不得少于1次,致病菌每年檢測不得少于2次,監測結果符合標準要求。